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武汉大学南极科考队员回汉 博士生的533天南极之旅不枯燥

[复制链接]
南极企鹅 发表于 2022-5-25 22:54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昨日,记者采访了从南极科考回汉的武汉大学四名师生,听他们讲述冰雪世界的美丽与风险。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柯称 刘雨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研究南极植被和微生物、监测海平面变化、顶着风暴收集潮汐数据、驻守中山站越冬……武汉大学又有四名南极科考队员带着满满收获回到珞珈山下。他们当中,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彭方,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张汝诚、硕士生陈帅均,是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,离家已半年。而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麻源源,是第37次科考队队员,一趟“出差”更是长达533天。

提到南极,首先想到的会是雄伟冰山、绚丽极光和可爱的企鹅。只有科考队员知道,美丽的冰雪之下暗藏多少风险。

“环境特别恶劣艰险,天气变化无常,有时会在一天之内经历狂风、暴雪、大雨等极端天气。”彭方回忆,有一次队员们偏离主路考察时,突遇大雾,能见度只有2至3米,即使有GPS导航,也无法分辨冰雪下面是暗流、沼泽或是狭缝悬崖。若是找不到回站的路,救援就无法到达,情况十分危急。幸好那天没有起大风,队员们冷静循着来时的脚印回走,回到了主路之上。

23岁的陈帅均,负责海平面变化监测研究,可开展作业的窗口期非常短,必须赶上一月仅有一次的大潮。不巧的是,在原定的作业时间内遇上八到九级大风和暴雪。为了不错过研究窗口期,他与伙伴们只能冒着严寒,穿着沉重的涉水服在冰冷的海水中抢安设备。他说:“当时仅布设五十多米的设备管线,就花了半个多小时,上岸后双脚已经冻僵。”“老南极”们都很少有在这么大风雪中作业的情况,纷纷给长城站年纪最小的陈帅均点赞。

在南极的极端条件下,身体不适也是队员们要克服的困难之一。科考船进入西风带时遇风大浪高,就会造成晕船。晕船严重时,彭方躺在床上三四天起不来,完全不能进食,吃了就吐。“但即便吐也还是要坚持下咽,身体素质过硬才能继续完成科考任务。”彭方这样说。除此之外,队员们在南极还要面对关节痛、低血压、受伤后愈合速度慢等艰难挑战。

除了在南极进行科研,队员们还要承担站区的建设维护。为在宝贵的天气窗口完成物资卸载,他们会连续几个通宵运输;有时为搭建科研设施,只能在凌晨两三点钟风力较小时起床作业。张汝诚说:“能开展工作的时间窗口都很短,必须抢在有限的一两天内完成工作,大家就是靠着南极精神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科考。”

最为自豪 在南极种蔬菜住恒温房

张汝诚说:“这次科考最难忘的,是体会到国家科考实力的强大。现在中山站每个房间都有了独立洗手间,房间里温度基本保持24℃左右,居住环境舒适。”

陈帅均介绍,在南极科考站,肉类和海鲜等物资充足,但新鲜的水果蔬菜却很稀有。“我们在长城站有一个蔬菜大棚,种了番茄、黄瓜等生长周期短的蔬菜,以保证队员每周吃两次新鲜的蔬菜。”陈帅均说,蔬菜虽然不多,但丰富队员饮食结构的同时还能补充维生素,这让其他国家的科考队员羡慕不已。

多年来,长城站设施建设已显得非常完备,甚至形成了建筑群。彭方说,相比同一区域内俄罗斯、韩国、智利等国家的科考站,中国的科考站可称作豪华,保障条件也完备,“疫情之前其他国家科考队员来串门,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羡慕之情”。

彭方透露,长城站有一栋独立科研楼,实验室条件优越,几乎可与国内比较好的实验室媲美,“现在可以直接在这个实验室里处理生物样品,不用担心样品带回国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情况”。

几名队员还特别提到,我国不同的南极科考站都组织收看了春晚和冬奥会开幕式。“虽然相隔万里,但我们与祖国同频共振,共同分享荣光和骄傲。”队员们说。

出差533天 博士生南极之旅不枯燥

历经两个夏天,穿越一个冬天,感受了极昼和极夜…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麻源源,此次的南极之旅最是特别。

麻源源是河南项城人,2019年到武大读博,被选拔进入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。2020年11月9日,他乘坐“雪龙2号”随队出发,到2022年4月26日再乘“雪龙号”回国,完成了历时533天的一次“出差”。

“一般越冬队员的旅程时间都很长,加上这次受疫情影响,所以我的这次旅程就格外的长。”麻源源解释,他随37次科考队度夏队员启程,此后一直驻守中山站,经过了南极的夏天和冬天后,被38次科考队科考船接上,因为雪龙号还有很多任务要执行,他又随船航行了3个多月。

令人意外的是,麻源源表示这趟长差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枯燥。“中山站设施很齐备,有室内篮球场、羽毛球场,还有乒乓球台,我们经常组织锻炼。虽然食物以肉为主,但我一年多里没有长胖。现在网络条件较好,可以跟外界、跟家人视频通话交流,没有觉得难熬。”他说。

在一百多天的极夜时间段,地处南极边缘的中山站每天仅一个多小时能看到天上微光。为了不让生物钟紊乱,队员们保持“中山时间”的作息规律,每到饭点有人敲钟提醒。那段时间,除了常规的设备巡查,还在读博的麻源源就把时间用于学业和科研工作。

“还是会想家。虽然有视频通话,但每到节日,特别是春节、中秋节,思乡之情强烈。最想家的时段应该是任务完成、等待返程的时候,天天盼着雪龙号来,然后又很舍不得离开南极。那种情感很复杂。”麻源源说。

巨大的冰山,绚丽的极光,曾让第一次到南极的麻源源兴奋,但他说时间久了注意力就在工作上了。返回国内后,麻源源见到久违的树木花草倍感亲切,“最幸福的是吃了一顿西瓜、一顿小龙虾。结束隔离后,最开心的是逛公园,对绿树红花有格外的亲切”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南极船票网 陕ICP备16004167号-2

GMT+8, 2024-11-21 18:10 , Processed in 0.069656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